校教〔2020〕17号
为全面落实“四个回归”,打造优质课程资源,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,以教育部提出的“一流课程‘双万计划’”建设为契机,以学生发展为中心,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,打造一批具有高阶性、创新性、挑战度的高质量“金课”。特制订《西安工业大学“金课”建设标准与管理办法(试行)》。
“金课”的内涵与类别
(一)“金课”是指具有“两性一度”的优质课程,“两性一度”,即高阶性、创新性、挑战度。所谓“高阶性”,就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,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。所谓“创新性”,是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,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,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。“挑战度”,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,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,老师备课和学生课下有较高要求。
(二)“金课”分为五个类别,包括线下“金课”、线上“金课”、线上线下混合式“金课”、虚拟仿真“金课”和社会实践“金课”。
二、“金课”建设目标与实施
(一)学校的“金课”建设工作主要围绕以下目标开展: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,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热烈氛围;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积极推进慕课建设与应用,开展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;抓好虚拟仿真实验实训项目建设,开辟“智能+教育”新途径;抓实两堂社会实践大课,一个是有温度的国情思政金课,即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,另一个是有激情的创新创业金课,即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。
(二)学校负责“金课”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,根据五类“金课”特点制定相关的建设标准与管理办法,分类指导“金课”的建设、评选及使用。主要相关制度见附件。
三、“金课”建设及使用要求
(一)五类“金课”参考对应的“金课”建设标准及管理办法要求,从课程团队建设、课程教学设计、课程内容、课程资源、教学模式、考核方式、课程使用等方面“对标”建设。
(二)获评为“金课”的课程应做到与时俱进的更新、优化。
(三)获评为“金课”的课程需首先保证面向我校本科生开放使用。
(四)获评为“金课”的课程团队核心成员应保证相对的稳定,团队成员的调整应在教务处审核通过后进行。
(五)获评为“金课”的课程全部资源必须具有清晰的知识产权,不存在侵犯其他公民、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知识产权等问题。课程的校外使用应通过学校的批准。
四、保障措施
(一)学校对校级“金课”在课程资源更新、推广、申报高级别“金课”等方面给予经费及政策上的支持。
(二)学校构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智慧型教学环境,保证“金课”的运行。
(三)对校级“金课”的奖励按照学校绩效考核办法执行。
(四)优先推荐校级“金课”的课程团队申报“高水平教学团队”。
五、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,由教务处负责解释。
附件:
附件1.《西安工业大学线下“金课”建设标准与管理办法》
附件2.《西安工业大学线上“金课”建设标准与管理办法》
附件3.《西安工业大学线上线下混合式“金课”建设标准与管理办法》
附件4.《西安工业大学虚拟仿真“金课”建设标准与管理办法》
附件5.《西安工业大学社会实践“金课”建设标准及管理办法》